近日,湖南一学校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让学生旷课嗑瓜子的消息在微博、贴吧等疯狂转发。很多网友说这位老师未免有点太“土豪”了,许多学生也表示希望拥有这样一位“有钱,任性”的老师,但还是有大众注意到这件事所引导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惩罚学生,方式也越来越花样百出。这不免让人想到:这是否属于另一种体罚? 体罚或者惩罚是否可取?

    在平时,有很多关于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教导之后,自身想不开,导致厌学甚至自杀的一类事件。那么问题到底是在于学生还是老师? 在学校,孩子出了事,父母第一时间想到追究学校、老师的责任,但是不曾思考过,有的孩子正是因为平时家长的溺爱,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受到打击就走极端。这样,学校与老师就有点受冤枉了,他们的主旨就是教育学生,倘若万事依着学生来,做了错事不做任何点评,那么学校与老师就失去了意义。偶尔的批评与惩罚是鞭策学生们改正缺点,是可取的。可是并不代表所有惩罚都是必须的。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第二个父母,他们在一天24个小时之中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真正的父母要多,学校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之后,他们会希望学校与老师应该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为他们设身处地的着想。学生上课扰乱纪律违规,老师们难道第一时间就想到惩罚吗?是否应该劝解,再劝解,最后的对策才是对学生进行处罚。根据调查,很多学生说,如果老师对自己进行“三次机会”的仁慈对待,抵触情绪也不会太高,也更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与惩罚,体谅老师的苦心。学校也没有必要在一开始便扮作黑脸,在校规中立许多条条款款,这样会使学生更有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学生、老师、学校,这三个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为了学生的教育,为了老师不被随便“仇视”,更为了学校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各自为对方着想,惩罚还是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再实行,避免上述事件再次发生。

(环境资源工程系记者团 刘湘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