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工程系环境资源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庄凯航同学有幸参与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在训练营活动期间,庄凯航受益匪浅,我系记者于2010年6月5日中午,对庄凯航同学进行了简短的访问。
    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庄凯航同学不仅在记者方面颇有收获,还惊喜的发现他给我系同学带来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的体会。庄凯航同学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奔赴广州学习,同时他也以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身份发掘出对于宜居城市更深层的意义。
    跳出体育看亚运 ,跳出亚运看广州。 一个亚洲的盛会,给广州带来的是什么? 亚运过后,广州又将如何迎来后亚运时代?面对这些非常实际的问题,庄凯航的答案是跳出亚运看广州,一个很重要的重心就是看亚运场馆的规划以及环境的规划,后期场馆的利用。
    他告诉记者:“暂不论广州亚运城拍卖惹来的各项诸如:255亿,民进国退所引来日后房地产市场动荡的问题。但这一拍,却让广州定位为“城”的亚运场所为迎来后亚运时代埋下了伏笔。‘赛时:媒体村’‘赛后:示范性居住区’,‘赛时:主媒体中心’‘赛后:购物中心’,‘赛时:后勤服务区’‘赛后:医院’……这样一块块牌子树立在广州亚运城总体规划模型上。
   “一次总体规划,完成后亚运时代各个场馆的成功转型,这在城市规划上广州亚运城算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还记得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有人主张应该把这些亚运场馆改造利用为奥运场馆,但北京还是以一种‘志在必得’的气势,拿出了中轴线北端,本为中央行政机构预留的“风水宝地”进行奥运场馆建设,这才有了今天的奥林匹克公园。
   “而广州将亚运会视为城市建设‘南扩东进’的一次绝佳时机,赛时为亚运服务,赛后服务于民,让广州城市化进程迈进一大步。”
    在被问及亚运城的环境状况时,庄凯航说这正是他在一场专门为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召开的亚运记者会上所提出的问题。当时,新闻发言人的史处长给了在场大学生记者一大窜数字,以数字说话,证明这座绿色生态城。并且,就在下午实地参观后,大学生们便感受到亚运城是怎样的一座生态城。庄凯航说:“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系统,这又是亚运城的一大特色。建筑规划以保留湿地为前提完成建设,形成‘山、水、城’交汇的生态格局。”
    翻开广州为亚运会编制的绿化规划:使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换算完亚运城的用地平衡表,绿地率达到54.5%这一规划远远超过了“城市新建区的绿化用地,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的标准。这样的绿地规划,预留了二氧化碳吸收地,足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除此之外,从谈话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措施让我们感受到规划的周全性,谨慎性,以及重视生态、重视环境的重要性。作为规划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规划,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采访的最后,庄凯航说:“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不能为了城市建设,硬生生的将湿地、土地水泥硬质化、不能使用耗能建筑材料……早已成为人类开发新城的共识。不去扩展城市,不去开发湿地这并不符合人类城市化的进程。关键的是在于如何和谐发展,保护湿地,构建和谐生态城成为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城市城市化不可不考量的重要因素。广州亚运城是和谐生态城建设的一大标志性建设,将辉煌的写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史。”
                                    环境资源工程系记者团  李静楠